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左建儒


左建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4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获中科院遗传所硕士学位。1994年12月获美国迈阿密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通讯作者身份在Molecular Cell、Developmental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Molecular Plant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担任Journal of Genetics & Genomics主编,《植物学报》副主编,Molecular Plant、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Physiologia Plantarum等学术刊物编委。



        我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一氧化氮与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与、作物氮营养的调控机理。
 
 
        1. 一氧化氮信号通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胁迫反应的分子机理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在有机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信号分子,调控了众多生物学过程。作为信号分子,NO的生理作用主要通过取代蛋白质中特异半胱氨酸残基中巯基基团的氢离子,形成共价键相连的亚硝基硫醇(S-NO),从而调控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而实现。这一过程被称为S-亚硝基化(S-nitrosylation),是一种基于氧化还原、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参与了调控几乎所有信号通路。目前对S-亚硝基化的生化和遗传调控机制了解甚少。我们将通过遗传学、生物化学、蛋白组学、细胞生物学等手段系统研究NO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胁迫反应的分子机理。
 
        2.调控作物氮营养的分子机理
        氮元素是所有生物的必需营养元素,而植物是动物氮元素的唯一来源。非豆科植物主要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无机氮,转化为氨基酸等形式的有机氮(即氮元素的同化过程),而被植物利用。氮营养是作物产量形成的核心因素。提高氮利用效率不仅是作物高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高效、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虽然氮营养代谢的主要生化通路已经被阐明,但其调控机理知之甚少。我们将通过遗传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组学等手段研究水稻等作物氮代谢调控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理。
 
博士后和客座研究生招聘信息:
        本实验室长期招收博士后和客座研究生,欢迎申请。
 
实验室成员:
郭红艳,助理研究员
王  弯,助理工程师
 
博士后:陈立超、马晓辉、
 
博士研究生:粘金沯、方亮兵、孙世娜
 
硕博连读研究生:封天鹏、王丹凤、吴  蓉、王石平、严春林、伊艳艳、林慧芳、龚心如、别茹、王雨露
 
 
毕业研究生以及现就职单位(未注明者均为博士学位获得者):
孙姝兰(2004):华南师范大学
纪振动(硕士,2004)
张素芝(2005):四川农业大学
孙加强(2005):中国农科院
安丰英(2005):北京大学
郑丙莲(2006):复旦大学
师丽华(2006):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冯海忠(2006):上海交通大学
陈瑞强(2007):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李  超(2008):华东师范大学
王兴春(2008):山西农业大学
董海丽(2008):
牟金叶(2008):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邓  岩(2009):Iowa State University
薛  丽(2010):浙江师范大学
任  勃(2010):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陈庆国(2010):Cornell University
谭河林(2011):南京农业大学
谢庆军(2011):华南农业大学
关春梅(2011):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腾  冲(2011):University of Delaware
洪苏蕾(2012):中国保险学会
王  春(2012):中国水稻研究所
郑华坤(2012):福建农林科技大学
冯  健(2012):Cambrige University
赵文明(2013):中科院微生物所
李彦莎(2013):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
胡济梁(2013):广州中医药大学
陈梦竹(2013):深圳大学
白蛟腾(2014):河北师范大学
景宏伟(2015):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杨晓璐(2015):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杨焕杰(2015):University of Zurich
杜  虎(2016):广东省农科院

詹妮(2020):Vienna BioCenter

李翰文(2020):中国农业大学

郭猛 (2020):宁夏大学

马晓辉(2020):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孙淑豪(2021):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欢迎有志于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青年学子报考研究生。请参阅我们实验室对研究生的具体要求(Notes to Graduate Students)。

回国后发表的主要论文:
 
1.Guo, M. #Wang , Q. #, Zong, Y. #Nian, J., Li, H., Li, J., Wang , T., GaoC. *, and Zuo, J. * (2021). Genetic manipulations of TaARE1 boost nitrogen utilization and grain yield in wheat. J Genet Genomics 48:950-953. (#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2.Wang, Q., Su, Q., Nian, J., Zhang, J., Guo, M., Dong, G., Hu, J., Wang, R., Wei, C., Li, G., Wang, W., Guo, H.-S., Lin, S., Qian, W., Xie, X., Qian, Q., Chen, F. *, and Zuo, J.* (2021). The Ghd7 transcription factor represses ARE1 expression to enhance nitrogen utilization and grain yield in rice. Mol Plant 14:1012–1023.
 
 
 
 
 
 
 
 
 
 
 
 
 
 
 
 
 
 
 
 
 
 
 
 
 
 
 
 
 
 
 
 
 
 
 
 
 
 
40. 任勃# 王兴春# 冯健# 杨淑华 左建儒 (2012) 细胞分裂素 (pp. 40-64,许智宏 薛红卫主编 《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上海科学出版社. ( # 同等贡献)